返回主页 | 打印本页
吴敬琏:我国宏观经济现面临两主要问题

发布时间: 2011/7/5 19:03:18 被阅览数: 11381 次
 

吴敬琏:我国宏观经济现面临两主要问题

2011-06-22

   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吴敬琏今天在主题为“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的中国”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1年会上对中国今年的宏观经济形势做出分析,认为我国宏观经济现在面临两个主要问题,即最终需求不足以及货币超发和流动性泛滥的后续效应显现。

  吴敬琏具体分析这两大问题称,第一,过度储蓄和消费不足的不平衡情况继续存在,保持GDP的持续平稳增长,缺乏内在的动力,即最终需求不足;第二,过去十年间货币超发和流动性泛滥,现在后续效应开始显现,表现为资产价格、房地产价格、股票价格居高不下,以及从去年开始显现的CPI增长速度超过温和的通胀水平。而这两个问题发生的原因,均为我们中国长时期以来采取的用投资驱动的增长模式,造成了投资率回报和消费率的持续下降。而由于内需不足,就套用了东亚国家和地区通常办法,用进出口顺差弥补,使得货币政策变得非常被动。

  吴敬琏表示,应对这种情况,他同时提出两个对策:一是采取稳健、灵活的财政和货币政策,维持宏观经济的稳定。但难度在于,一方面因为长时期的货币超发,我国广义货币对GDP的比例是180%,这是在世界各国以及历史仅见的,所以需要紧缩。如果紧缩力度不足,就不能实现宏观经济的稳定;如果紧缩的力度过强,又会造成市场的崩溃或者其他问题。吴敬琏指出,用这一对策只能保持宏观经济的短期稳定,因为依靠的是短期政策。所以,关键还在于将注意力放在长期发展问题上,关键在于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。

  然而,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道路并不好走,吴敬琏表示,问题在于我国的经济制度和经济机制上。他说,在讨论上一个五年规划时,多数经济学家已经指出,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型有体制性的障碍,这个“体制性的障碍”主要的问题在于政府保持了过大的资源控制的能力、资源配置的权利,而且政府以GDP增长作为政绩的主要标准;此外,还有财政税收体系和要素价格等等。虽然30年来中国人的技术创造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,但是这些技术创新的产业化步履维艰,关键是缺乏有利于创新和创业的经济环境、法制环境、社会环境等等。

  吴敬琏担心,用旧体制去执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,结果在政府的主持之下进行技术升级、新兴产业发展等,会造成很严重的投资效率降低,甚至造成类似58年大跃进的严重经济问题。要推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,关键在于改革。他引用“十二五”规划表述:“改革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,必须以更大的决心和勇气,全面推进各个领域的改革,使上层建筑更加适应经济发展方式的变化,为科学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。”


 

联系电话/微信:13120255228 梁老师


上两条同类新闻:
  • 侯云春:关键年的一个关键就是结构调整
  • 侯云春:坚持科学的企业社会责任观